技術文章
Technical articles多頭磁力加熱攪拌器是一種實驗室常用設備,通過集成多個獨立磁力攪拌單元與加熱功能,實現(xiàn)對多個樣品的同步攪拌與溫度控制。其核心原理是利用底部磁鐵驅動容器內的磁子旋轉(磁力攪拌),同時通過底部加熱板或環(huán)繞式加熱模塊對溶液進行精準升溫,滿足多組實驗的平行處理需求。
??核心特點??:
1.??多工位設計??:通常配置2~6個獨立攪拌位,每個工位可單獨調節(jié)轉速(一般100~1500 rpm)和溫度(室溫~300℃),支持不同樣品的差異化實驗條件。
??2.磁力耦合攪拌??:通過磁場驅動耐高溫磁子旋轉,避免機械攪拌軸直接接觸溶液,減少污染風險,尤其適用于腐蝕性、高粘度或無菌環(huán)境。
3.??精準溫控??:配備PID溫控系統(tǒng)與傳感器(如PT100),實時監(jiān)測并維持設定溫度,誤差通常≤±1℃;部分型號支持接觸式或非接觸式(紅外)測溫。
??4.安全防護??:過熱保護、防干燒功能及耐高溫陶瓷/玻璃面板設計,確保操作安全。
??應用場景??:
多頭磁力加熱攪拌器廣泛用于化學合成(如溶液混合、反應加速)、生物實驗(如細胞培養(yǎng)液攪拌)、制藥(如藥液配制)及食品檢測(如添加劑溶解)等領域,尤其適合需要平行處理多組樣品的高效實驗場景。
??優(yōu)勢??:
節(jié)省空間與時間,提升實驗效率;減少人為誤差,保證數(shù)據(jù)一致性;無機械部件接觸溶液,降低交叉污染風險。
使用注意事項??:
??1. 安裝與環(huán)境要求??
??平穩(wěn)放置??:置于水平、穩(wěn)固的臺面,避免震動或傾斜導致磁子跳動或液體濺出。
??通風散熱??:確保設備周圍預留≥10cm空間,避免遮擋散熱孔,防止過熱損壞內部元件。
??遠離干擾源??:遠離強磁場設備(如大型電機、磁鐵)和高頻設備,避免磁場干擾影響攪拌穩(wěn)定性。
??2. 容器與磁子選擇??
??適配容器??:使用平底、耐熱玻璃(如燒杯、錐形瓶)或不銹鋼容器,避免凹凸底或塑料容器(可能影響磁子吸附)。
??磁子規(guī)格??:根據(jù)容器大小選擇匹配磁子(直徑通常為容器底的1/3~1/2),避免過小導致吸附不穩(wěn)或過大無法旋轉。
??材質兼容性??:若溶液具腐蝕性(如強酸、強堿),需選用耐酸堿磁子(如PTFE涂層),避免磁子被腐蝕損壞。
??3. 參數(shù)設置與操作??
??逐步調節(jié)??:啟動后先低速(如200~300 rpm)運行,待溶液形成穩(wěn)定漩渦后再逐步提高轉速(建議不超過1000 rpm),避免液體飛濺。
??溫度控制??:
加熱前確保容器內液體量≥容積1/3(防止干燒),且液體無揮發(fā)性(如低沸點溶劑需加蓋或改用密封容器)。
設定溫度需低于溶劑沸點20~30℃(如水浴最高設80℃),避免暴沸;若需高溫,選用耐高溫磁子及容器。
??分步操作??:多工位使用時,根據(jù)樣品需求獨立設置轉速和溫度,避免統(tǒng)一參數(shù)導致部分樣品過熱或攪拌不足。
??4. 運行中監(jiān)控??
??觀察狀態(tài)??:運行中需實時觀察溶液攪拌情況(如漩渦是否均勻)和溫度穩(wěn)定性,若出現(xiàn)磁子跳動、液體飛濺或異常噪音,立即降速或停機檢查。
??防濺措施??:高轉速或高溫實驗建議加蓋表面皿或使用防濺罩,避免溶液濺出污染設備或燙傷操作者。
??5. 關機與維護??
??逐步停機??:先降低轉速至z低,再關閉加熱功能,待溫度自然降至50℃以下再斷電,避免驟冷損壞加熱元件。
??清潔要求??:
斷電并冷卻后清潔箱體表面(用軟布蘸取中性清潔劑),禁用鋼絲球或強酸/堿清潔劑,防止刮花面板或腐蝕外殼。
清理容器和磁子時及時取出殘留固體(如結晶、沉淀),避免堵塞磁子旋轉或腐蝕設備;頑固污漬可用乙醇或去離子水浸泡后輕柔擦洗。
??長期存放??:若長時間不用,拔掉電源,清潔箱體并保持干燥,避免潮濕導致電路老化。
??6. 安全警示??
??禁止空載加熱??:無液體時嚴禁開啟加熱功能,否則可能引發(fā)干燒,損壞加熱板甚至引發(fā)火災。
??防燙傷??:加熱過程中表面溫度可能高達100℃以上,操作時佩戴隔熱手套,避免直接觸碰箱體或容器。
??故障處理??:若出現(xiàn)異常(如異味、異響、溫度失控),立即斷電并聯(lián)系廠家,勿自行拆卸維修。